.

最新信息

·韩国人权委建议立法限制“七岁考试”
·美国对中国留学生发出混乱信号
·澳大利亚一辆载约40名学生的校车侧翻 已致1死多伤
·特朗普称欢迎更多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 外交部回应
·适老家具和儿童保育用品新标准分别发布
·火车学生票优惠政策上新了
·研究生没宿舍 学校别等快开学再通知
·孤独症儿童被打 规范康复机构别仅靠良心
·中小学AI教育智库成立
·开学季大学生兼职要擦亮眼
 
      

您当前位置 首页 >> 招考资讯

“假装上班”:年轻人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

来源:云南招生信息资讯网   时间:2025-08-13   浏览:85

  只要交30元,就能在“高大上”的写字楼里上一天班。日前,据报道,一些以“假装上班”为卖点的公司在网络上火了,很多人并不上班,却愿意在这里表演上班,这种新奇的商业模式引发了公众关注。

  据经营者透露,来“假装上班”的,有居家办公感到压抑者、有想来体验的自媒体博主、有创业者,也有暂时遇到职场困境的人。总之,可谓形形色色,怀抱各类目的的都有。

  很多人或许曾把“假装上班”视为一种“伪装”——掩饰自己尚在找工作的事实。但从受访者的情况看,似乎并不全是这种状况,很多人渴望的其实是一种职场感,一种人与人的连接,一种“正经工作”的生活状态。

  可见,这种“假装上班”,很多时候像是职场形态变化的一种过渡。在自由职业崛起的时代,一些新产生的工作形态,理论上足够灵活,已经并不需要一个“工位”。但是传统职场那种紧密的联结、专注的氛围,依然令人留恋,由此才出现了这种现象:他们在“传统”的职场,做着“新颖”的工作。

  但这些,与其说是假装上班,毋宁说是一种认真生活——他们用一杯咖啡的价格,换取一整天的紧凑感;用自我设置的打卡,让身体记住早起的意义;用朝他人点头和微笑,把自己从孤立的角落带回到人群之中。总之,人们用这样一种形式,让自己重新回到某种“秩序”之中,给自己充充电。

  而对“假装上班”这种业务模式来说,能否行之长远也值得观察。比如据报道,当前不少“假装上班”还是基于闲置办公空间的共享模式,收费低、利润薄,或许难以维持可持续运营。一旦新鲜感褪去,如何长期运营就成了一个问题。

  归根到底,“假装上班”既是年轻人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,也是共享经济在职场领域的探索。它能提供节奏与氛围,让人在灵活的工作形态、不确定的职业阶段中依然保持向上的姿态,进而成为当下年轻人主动创造生活价值的一种探索性表达。□江城(媒体人)